专利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
发布时间:2020-08-31 来源:安徽猎标企服 浏览次数:145惩罚性赔偿如运用得法,则可成为维护创新和公平竞争的“重型武器”;如运用不得法,则可能事倍功半。为发挥惩罚性赔偿的积极作用,实现最佳的制度效能,需要坚持积极审慎、条件明晰、比例协调、精细计算的司法政策。
积极审慎要求既要正确认识惩罚性赔偿对于专利权保护的重要意义,依法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审慎确定其适用条件和范围,避免妨碍科技信息传播和创新。
条件明晰要求明晰惩罚性制度的适用条件,提高人们对法律后果的可预见性。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对惩罚性赔偿规定的法律要件主要有两个:一是主观要件——“故意”;二是客观要件——“情节严重”。其中,故意应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故意的意志要素可通过客观化的证据予以证明。而判断是否属于情节严重需要从该侵权行为发生、发展、诉讼及终结的整个过程加以审视,考察其在时间、规模、市场、诉讼、效果等方面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民法典制定前,知识产权专门法已经规定侵权惩罚性赔偿且其法律要件与民法典不一致的,应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民法典制定后,如新制定的知识产权专门法关于侵权惩罚性规定的法律要件与民法典不一致,则立法机关对此必须有特别考虑,可以适用新知识产权专门法的规定。另外,专门法中规定的“恶意”应理解为民法典中的“故意”。而未规定主观要件的《种子法》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也应具备“故意”要件。
比例协调要求在民事责任领域中,将惩罚性赔偿的倍数与侵权行为的主观恶意和客观情节相协调;而在不同部门法之间,尤其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之间进行统筹考虑,防止惩罚堆叠。
精细计算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参照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实际损失或者侵权所得时,原则上只应当考虑该许可费所针对的许可行为与该案侵权行为在权利性质、许可时间、范围等方面的可参考程度,不应当考虑惩罚性因素;二是不宜将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支纳入惩罚性赔偿的计算基础;三是原则上不应以法定赔偿为基数确定惩罚性赔偿,但裁量性赔偿可以作为惩罚性赔偿的计算基数。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88-5691-4355。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lbqfzscq@163.com。
上一篇:专利申请对职称评审的加分作用
下一篇:注册香港商标须知
最新资讯
-
2024-09-12
-
2024-09-12
-
2024-09-11
-
2024-09-11
-
2024-09-08